宋 定窯白釉花口盤「官」字款 詳細介紹及工藝特徵

一、歷史背景與器型演變

定窯白釉花口盤「官」字款是北宋宮廷用瓷的典型代表,創燒於晚唐五代,至北宋中期達到工藝巔峰。其核心特徵為六瓣葵花式口沿與足底刻劃的楷書「官」字款,兼具實用功能與禮制象徵。這類器物多出土於佛塔地宮或貴族墓葬,如河北靜志寺塔基、臨安水丘氏墓等,印證了其作為貢瓷的特殊地位。

  1. 器型設計盤呈六瓣葵花式,敞口、淺弧腹、平底,胎體輕薄如紙(最薄處僅 1-2 毫米),迎光可透見指影。口沿因覆燒工藝形成芒口,常鑲金、銀、銅扣以掩飾缺陷。足底修削整齊,刻劃「官」字款,筆畫剛勁有力,與晚唐五代「官」款風格一脈相承。
  2. 紋飾與釉色盤面以素面為主,僅少數精品在盤心刻劃折枝蓮紋螭龍紋,線條流暢如行雲流水,體現宋代文人「以簡馭繁」的審美理念。釉色呈象牙白,釉質瑩潤似玉,積釉處可見淚痕狀垂流,外壁密布竹絲刷痕,為定窯典型工藝特徵。
  1. 釉料配方
    • 釉料以長石、石英為基礎,含少量鐵元素,在氧化焰中燒成白中泛黃的「象牙白」,還原焰中偶現青藍色調(與汝窯天青釉存在技術傳承)。
    • 釉面常見「淚痕」現象,即釉汁垂流凝聚於器身下部,形成自然裝飾效果。
  2. 裝飾技法
    • 刻劃花:以竹刀或金屬工具在未乾坯體上刻劃紋飾,線條流暢灑脫,常見蓮花、牡丹等題材。例如故宮博物院藏定窯白釉刻劃花內荷蓮外蓮瓣紋盤,外壁淺浮雕三層蓮瓣紋,內壁刻劃荷蓮紋,構圖疏密有致。
    • 模印:北宋中後期出現模印工藝,紋飾以纏枝花卉、鳳鳥為主,如保利香港 2025 年秋拍的定窯模印蘆雁紋折沿盤,盤心模印鳳鳥圖案,折沿處飾回紋。
  3. 覆燒工藝
    • 為提高產量,北宋晚期廣泛採用覆燒法,將器物倒扣於多層支圈窯具中燒製。此工藝雖節省空間,但導致口沿無釉(芒口),需鑲金屬扣修復。
    • 部分高端器物為避免芒口,仍採用正燒法,但燒製效率較低。

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

  1. 宮廷用器
    • 「官」字款定窯瓷器為宋代宮廷或官府定製,專供皇室祭祀、宴飲等場合使用。其燒造需經嚴格篩選,廢品率極高,現存世量不足百件。
    • 定窯「官」款器與「尚食局」「尚藥局」等款器物共同構成宋代宮廷用瓷體系,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與審美取向。
  2. 藝術價值
    • 花口造型模仿唐代金銀器,將瓷器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,體現了宋代「格物致知」的哲學思想。
    • 釉色純淨、紋飾簡約,契合宋代文人「平淡天真」的審美追求,與汝窯、官窯共同引領了宋代瓷器的美學風尚。

拍賣會成交紀錄

以下為近年公開拍賣中,定窯白釉花口盤「官」字款及同類器物的典型成交案例:

拍賣行年份拍品名稱尺寸成交價備註
多禄溙2024宋・「官」字款定窯花口碟口徑 9.5cmRMB 5.172,500六瓣葵花口,胎薄釉潤,足底刻「官」字,保存完整。
西泠印社2025北宋・「官」字款定窯劃花蓮紋盤口徑 19.5cmRMB 3.386,250六瓣花口,內壁刻折枝蓮花紋,覆燒芒口,成交價低於估價。
佳士得香港2014北宋 定窯十二瓣花口盤口徑 24cmHKD 8,350,000十二瓣花口,通體素面,鑲銅扣,原為清宮舊藏,成交價創當時定窯盤類紀錄。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