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窯口定位

樞府瓷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瓷器,因部分器物內壁模印對稱的「樞府」二字(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的簡稱)而得名,又稱卵白釉瓷。其燒造始於元大德年間(1297-1307 年),延續至明初,是元代官窯體系的重要代表,同時也有部分民用器流通。樞府瓷的出現標誌著景德鎮從青白瓷向白瓷的轉型,其乳濁釉技術直接影響了明代永樂甜白釉的誕生。

二、器物形制與藝術特徵

  1. 造型設計樞府花卉紋碗多為敞口、深腹、小圈足,常見折腰式(碗壁中部直角內折),適應元代蒙古族「馬上使用」的需求。典型器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「樞府」款卵白釉印花番蓮碗,高 3.7 厘米,口徑 12.1 厘米,敞口斜壁,圈足矮小,底心有乳釘狀突起,足緣切削整規。此類碗蓋通常缺失,以素面或簡單紋飾為主。
  2. 胎釉工藝
    • 胎質:採用「二元配方」(瓷石 + 高嶺土),胎體厚重堅實,露胎處呈灰白色,常見紅褐色鐵質斑點(火石紅)。
    • 釉色:釉呈失透狀乳濁白,白中微泛青灰,似鴨蛋殼色澤,故稱卵白釉。釉面溫潤內斂,無開片但有細小棕眼,晚期釉色趨於純正。
    • 化妝土:部分粗器施化妝土掩蓋胎色,但官窯器胎質細膩,無需修飾。
  1. 裝飾技法以模印花卉紋為主,紋飾輪廓因釉層厚而略顯模糊。常見題材包括纏枝蓮、牡丹、菊瓣等,花間常印「樞府」二字或八思巴文。例如,北京中漢拍賣 2021 年秋拍的「樞府」卵白釉模印纏枝蓮紋碗,內壁印纏枝蓮紋,碗心設十字金剛杵,「樞」「府」二字相向而對,線條流暢整規。部分高等級器物在印花基礎上疊加鏨金、五彩等裝飾,如上海博物館藏卵白釉暗刻五彩鏨金碗,紋飾間嵌金片,富麗堂皇。

三、工藝特點與技術傳承

  1. 原料與成型二元配方的應用使胎體耐高溫性顯著提升,可燒制大型器物。成型以拉坯為主,修胎整規,足底無釉,底心乳釘突起為典型特徵。
  2. 裝燒工藝採用仰燒法,墊餅上撒高嶺土與谷殼灰混合物防止粘連,足緣因直接接觸墊餅而露胎。部分民用器使用澀圈疊燒法,碗心留有露胎澀圈。覆燒法雖在南宋流行,但元代樞府瓷較少採用,故芒口現象罕見。
  3. 裝飾流程模印紋飾需先製作陶範,再將坯體壓印成型。紋飾細節通過刻劃補充,如葉脈、花瓣邊緣等。高等級器物在釉上施加金彩或五彩,需二次低溫燒制。

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
目前公開拍賣市場中,明確為元樞府花卉紋碗的成交記錄較少,且多集中於中小型拍賣會。以下為近年重要案例:

  1. 西泠印社 2023 年春季拍賣會
    • 拍品名稱:元・樞府碗
    • 尺寸:高 7.5 厘米,口徑 17 厘米
    • 估價:RMB 1.350,000-1.800,000
    • 紋飾:碗內印纏枝牡丹紋,內壁一側印八思巴文銘文
    • 成交結果:RMB 1.230,000(含佣金)
  2. 北京中漢拍賣 2021 年秋季拍賣會
    • 拍品名稱:元 “樞府” 卵白釉模印纏枝蓮紋碗
    • 尺寸:直徑 18.9 厘米
    • 估價:RMB 1.600,000-1.800,000
    • 紋飾:內壁纏枝蓮紋,碗心十字金剛杵,“樞”“府” 二字對印
    • 成交結果:RMB 1.380,000(含佣金)
  3. 香港拍賣會 2025 年春季
    • 拍品名稱:元 樞府款卵白釉印花碗
    • 尺寸:直徑 16.5 厘米
    • 估價:HKD 800,000-1.120,000
    • 紋飾:內壁纏枝蓮紋,帶 “樞府” 款
    • 成交結果:HKD 1.375,000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