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明代嘉靖年間的青花嬰戲圖蓋罐是官窯青花重器,兼具實用(溫酒、儲物等)、禮器與陳設功能,也是吉祥文化與時代宗教背景的載體。
- 器型與紋飾:通高多為 47 厘米左右,帶原配蓋(傳世稀缺),腹部以「十六子嬰戲圖」為核心紋飾 —— 孩童或嬉戲打鬧、或讀書鬥蟋,神態生動活潑,線條流暢勁挺,填色飽滿卻不失層次,既傳遞「多子多福、順遂安康」的傳統吉祥寓意;又因嘉靖帝崇道,部分觀點認為紋飾暗藏道家「返璞歸真」「修煉元嬰(追求長生、返老還童)」的玄機。人物造型呈現「頭大身小、著長袍大褂」的嘉靖時期典型風格。
- 典型性: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(清宮舊藏,部分蓋已失)、台北故宮博物院、大英博物館及首都博物館(1980 年出土同款)的同類藏品直接比對,是嘉靖青花工藝與藝術風格的標杆性器物。
二、工藝特點
嘉靖青花嬰戲圖蓋罐的工藝代表了明代中期官窯制瓷的巔峰水平:
- 青料創新:採用回青料(源自西域)與石子青精準配比,青花呈色濃豔泛紫,徹底擺脫正德時期青花「灰藍平淡」的質感,形成「濃豔深沉」的標誌性風格,後世仿品難以復刻其色澤與質感。
- 繪畫技藝:官窯畫師以「豪放中見細膩」的筆法繪製嬰戲圖,線條流暢勁挺,填色飽滿且層次分明,人物動態與神態刻畫生動,盡顯嘉靖官窯繪畫的藝術水準。
- 稀缺性突出:傳世嘉靖青花大型蓋罐中,「蓋身原配」的比例不足三成,多數因年代久遠出現蓋身分離。而精品蓋罐還具備「成對流傳(如與天民樓藏器同出胡惠春舊藏)」「博物館級比對」等屬性,近乎「孤品」;自清代起(乾隆時「嘉窯娃娃罐成對」已入宮廷)就屬稀缺珍玩,如今「一器難求」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嘉靖青花嬰戲圖蓋罐因工藝精湛、存世稀缺且流傳有序,拍賣成交價屢創新高,典型成交案例如下:
- 2007 年 11 月 27 日,香港佳士得「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」專場,一件明嘉靖青花嬰戲圖蓋罐(高 47cm),成交價達30,567,500 港元(約 3056.75 萬元人民幣)。
- 2018 年 12 月 8 日,北京保利「瑰映如茵 Ⅲ— 玫茵堂、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元明清禦窯雅蓄」專場,一件明嘉靖青花庭院嬰戲紋罐(高 34.5cm),成交價為12,075,000 元人民幣。
- 2009 年 5 月 27 日,香港佳士得「中國宮廷禦制精品及中國瓷器工藝品」專場,一件明嘉靖青花庭院十六子罐(高 26.2cm),成交價為11,860,000 港元(約 1043.68 萬元人民幣)。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