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
青銅斝是中國古代商代後期至西周早期的核心青銅酒器與禮器,主要功能為溫酒,也用於祭祀時的「祼禮」(將酒澆灑於地以敬神祖)。

  • 器型特徵:形似爵但更大,無流(爵的倒酒槽)和尾,典型構造為三足(多為三棱錐狀或袋狀足)、兩柱(口沿處,柱頂常飾火紋、菌形或圓雕鳳鳥等)、一鋬(側部把手,便於持握),圓口呈喇叭形,部分為方形(如「婦好銅方斝」)。商代後期的斝器型更豐富,容器部分相對短,柱與足更高,紋飾也更繁縟。
  • 紋飾與文化:常飾饕餮紋、雲雷紋、夔紋等,部分還帶有圓雕裝飾(如陝西歷史博物館的「鳳柱斝」,柱頂為圓雕鳳鳥)。這些紋飾不僅是裝飾,更體現商代「神權與王權結合」的禮制文化,饕餮紋的獰厲之美象徵著祭祀的威嚴與神秘。
  • 代表文物
    • 婦好銅方斝(河南博物院藏):1976 年出土於商王武丁王后婦好墓,高 68.6 厘米,口部為長方形,飾有夔紋、獸面紋,腹內底有「婦好」銘文,四足外撇呈棱錐尖形,通體滿佈獸面紋、夔龍紋,盡顯商代青銅藝術的神秘獰厲。
    • 鳳柱斝(陝西歷史博物館藏):商代晚期器物,通高 41 厘米,口沿雙柱頂為圓雕鳳鳥(造型生動,是罕見的圓雕鳳鳥裝飾),腹部分段飾雲雷紋組成的變形饕餮紋,足呈外撇三棱錐狀,是商代晚期斝的精品。

二、工藝特點

商代後期青銅斝的工藝代表了當時青銅鑄造的最高水平:

  • 鑄造技術:採用範鑄法,先制陶範(內範刻紋飾,外範圍合),再將熔化的青銅液(含銅、錫、鉛等合金)注入範腔,冷卻後脫模。複雜器型(如方斝、帶圓雕鳳柱的斝)需多範組合,對合範精度要求極高。
  • 裝飾工藝
    • 紋飾採用浮雕、線刻、圓雕結合的方式。饕餮紋等多為浮雕或線刻,而鳳柱斝的鳳鳥為圓雕,需單獨鑄造後與器身拼接,工藝難度大。
    • 部分斝的柱頂飾火紋(渦紋,象徵太陽),二里頭文化時期已出現,商代後期火紋從斝逐漸轉移到鼎、簋等器物上,體現紋飾的時代演變。
  • 材質與呈色:青銅合金比例經精準調配,商代後期斝的合金中錫、鉛含量更合理,既保證硬度(利於塑造複雜器型),又使青銅呈現出沉穩的青綠色澤,部分因含鐵量高還帶有鐵鏽色(如安徽銅陵出土的商代早期饕餮紋斝)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
商代後期青銅斝存世稀少,精品拍賣成交價頗高:

  • 商晚期・青銅獸面紋斝(西泠印社拍賣,2025 年春拍):高 33 厘米,侈口、雙立帽形頂方柱、三棱形錐足,頸腹飾三角紋、獸面紋,流傳有序且多次著錄,估價4,000,000-6,000,000 元人民幣
  • 商晚期・祖丁斝(多禄溙,2025 年春拍):高 33 厘米,口沿有帽狀柱,鋬為獸首銜環,器身飾雲雷紋、弦紋,帶有「祖丁」銘文(商王廟號,具有重要史料價值),估價3.550,000-5.000,000 元人民幣
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