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窯口定位
湖田窯位於江西景德鎮,是宋代六大窯系中青白瓷窯系的核心代表,創燒於五代,鼎盛於北宋至南宋中期,延續至明代。其青白瓷以「薄如紙、明如鏡、白如玉、聲如磬」著稱,釉色介於青、白之間,故稱「影青」。宋代金石學興起,仿古之風盛行,湖田窯受宮廷與文人審美影響,開始燒制仿青銅器造型的陳設器,如貫耳瓶、琮式瓶等,本案即為此類器物的典型代表。
二、器物形制與藝術特徵
- 造型設計該瓶高約 19.5 厘米,直口長頸,頸部兩側對稱置管狀貫耳(仿漢代投壺形制),扁圓腹,圈足微外撇,整體比例協調,線條流暢。腹部主體紋飾為模印仿古蕉葉紋,葉脈清晰,層次分明;頸部與足部輔以弦紋,強化器物的韻律感。器型源自春秋青銅壺,但簡化了繁複的獸首等裝飾,融入宋代文人追求的簡約美學。

- 胎釉工藝
- 胎質:採用景德鎮優質瓷石為原料,胎體輕薄緻密(厚度約 1 毫米),露胎處呈細膩的灰白色,無火石紅現象,體現了湖田窯制瓷原料的精纯。
- 釉色:通體施青白釉,釉層瑩潤如湖水,白中泛青,局部因積釉形成青綠色調,釉面玻璃質感強烈,迎光透影,展現了「影青」釉的典型特徵。
- 老化特徵:釉面可見自然形成的「玻璃脫化」現象(俗稱「老人皮」),呈現疙疙瘩瘩的質感,局部有細小開片,開片內沁入雜質,形成若隱若現的黃褐色紋路。
- 裝飾技法
- 模印蕉葉紋:腹部紋飾透過陶範模印而成,蕉葉輪廓清晰,葉脈以「半刀泥」技法刻劃補充,線條深淺不一,寬窄變化自然,形成立體層次感。
- 弦紋裝飾:頸部與足部的弦紋採用刻劃技法,線條簡練,與主體紋飾形成疏密對比,增強視覺張力。

工藝特點與技術傳承
- 原料與成型採用單一瓷石配方,經粉碎、淘洗、陳腐等工序製成坯泥。成型以拉坯為主,修胎精細,器壁薄而均勻,圈足處理整規,足底無釉,可見細密的旋削痕跡。
- 裝燒工藝採用仰燒法,單件入匣缽燒制,避免了覆燒法導致的芒口缺陷。墊餅上撒高嶺土與穀殼灰混合物,防止器物與墊具粘連,燒成後足底遺留少量墊砂痕跡。
- 裝飾流程先在坯體上模印蕉葉紋輪廓,再以「半刀泥」技法刻劃葉脈細節,最後施釉入窯。釉料由瓷石與釉灰配製而成,在還原焰中燒成,釉色的精準控制體現了湖田窯工匠對窯溫的高超把握。

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目前公開拍賣市場中,明確為宋湖田窯青白瓷仿古蕉葉紋貫耳瓶的成交記錄較少,但以下案例可作為參考:
- 保利香港拍賣 2015 年春季拍賣會
- 拍品名稱:宋 湖田窯青白瓷仿古蕉葉紋貫耳瓶
- 尺寸:高 19.5 厘米
- 估價:HKD 500,000-700,000
- 來源:日本小山富士夫舊藏、述鄭齋舊藏(台北)
- 成交結果:HKD 680,000(約合人民幣 571,356 元)
- 備註:此器造型整規,釉色純正,紋飾清晰,為同類器物中的精品,成交價反映了市場對湖田窯仿古陳設器的認可。
- 物道:中國高古藝術珍品 2025 年秋季拍賣會
- 拍品名稱:宋 湖田窯青白瓷仿古蕉葉紋貫耳瓶
- 尺寸:高 19.5 厘米
- 估價:HKD 750,000-850,000
- 來源:日本小山富士夫舊藏、述鄭齋舊藏(台北)
- 成交結果:待拍(截稿時未公佈)
- 備註:此器與 2015 年保利香港拍品為同一來源,估價較之前有所上調,反映了近年來高古瓷市場的升溫趨勢。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