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文化意義

北宋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(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)中最具神秘色彩的窯口,其燒造時間僅存於宋徽宗時期(1101~1125 年),專為宮廷製作禮器與陳設瓷。據南宋葉寘《坦齋筆衡》記載:「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,遂命汝州造青窯器…… 宣政間,京師自置窯燒造,名曰官窯。」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融合了儒家禮制、道家哲學與文人審美,三足香爐作為核心器型,不僅用於宮廷祭祀,更承載著「天人合一」的宇宙觀。

北宋官窯窯址至今未明確發現,推測位於汴京(今河南開封)附近。其器物造型多仿商周青銅器,如鼎式爐、鬲式爐等,體現「器以載道」的禮制思想。例如,故宮博物院藏北宋官窯月白釉鼎式爐,口沿外撇、雙耳直立、三足穩健,釉色純淨如滿月,開片自然如冰裂,被視為「禮器典範」。

工艺特征与技术突破

  1. 原料与胎质北宋官窑采用汴京附近的优质瓷土(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),经七次淘洗至 “土细如面,色类香灰”,胎体致密少孔,迎光透 “米汤色”。胎色以灰白为主,部分呈深灰或粉白,质地坚密如石,称 “香灰胎”。足底露胎处因氧化形成 “铁足”,与口沿釉薄处的 “紫口” 相呼应,构成 “紫口铁足” 的典型特征故宫博物院。
  2. 釉料与釉色釉料以长石、石英、黏土为基础,加入玛瑙末(SiO₂含量达 90% 以上),经 1280℃高温还原烧制。玛瑙的隐晶质结构在釉中形成纳米级晶体,产生瑞丽散射效应,使釉色呈现 “雨过天青” 的奇幻效果 —— 天青色基调中泛乳光,局部因窑变呈现粉青、月白等渐变。釉层肥厚如凝脂,最厚处达 2 毫米,釉面可见 “聚沫攒珠”(气泡密集如珠)与 “蟹爪纹”(开片如蟹爪痕迹)。

成型与烧制工艺

  • 手工成型:采用拉坯、修坯技法,器型规整如模制。例如,北宋官窑三足奁式炉的腹部弦纹间距误差小于 0.5 毫米,体现 “以形载道” 的极致追求。
  • 裹足支烧:以耐火黏土制成芝麻状支钉(直径 1~2 毫米),将器物悬空入窑,烧成后仅留极小支钉痕。支钉数量多为单数(3、5、7 枚),排列对称,如故宫藏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的五枚支钉呈放射状分布,痕如粟米故宫博物院。
  • 窑变控制:通过调节窑内氧气含量(还原气氛),使釉中 Fe²⁺与 Fe³⁺比例精准控制,最终呈现温润如玉的质感。官窑瓷器成品率不足 10%,精品需经 “百圾碎”(多次开片)与 “金丝铁线”(开片氧化着色)的自然演化,历千年而愈珍故宫博物院
  1. 市场稀缺性与价格标杆北宋官窑存世稀少,目前全球仅见约 130 件,且多为博物馆馆藏(如故宫博物院、台北故宫博物院),流通市场几乎绝迹。近年拍卖中,南宋官窑同类器屡创高价:2018 年香港苏富比一件南宋官窑青釉三足鼎式炉以 2800万港元成交,刷新宋代瓷器纪录;2023 年北京保利 “尚方作镜” 四神兽铭文镜(属东汉)以 280 万元成交,但北宋官窑器物因稀缺性溢价更高。若北宋官窑三足香炉现身市场,参考南宋官窑溢价幅度,估价或超 1680万元人民币。
  2. 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  3. 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  4. 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  5. 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  6. 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  7. 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  8. 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  9. 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  10. 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  11. 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  12. WeChat l53277853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