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

漢代青銅雙獸銘文鏡是中國古代銅鏡藝術的巔峰之作,盛行於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期(約公元前 1 世紀~公元 2 世紀)。作為漢代社會禮制與信仰的物化載體,這類銅鏡不僅是日常照容工具,更是溝通人神、祈福納吉的神聖法器。其設計融合了儒家倫理、道家神仙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,鏡背的雙獸紋飾與銘文共同構建了一個「天地人神」的宇宙秩序。

目前考古發現的雙獸銘文鏡多出土於貴族墓葬,如湖北鄂州鄂鋼 630 工地東漢墓出土的七柿蒂乳釘神獸銘文鏡(直徑 26 厘米,重 1000 克),鏡背主紋為浮雕雙麒麟與一虎,外圍七組神獸圖案環繞,銘文「左龍右虎辟不祥」直接體現了漢代「四神辟邪」的信仰體系。這類銅鏡常與五銖錢、玉器共存,印證了其在漢代社會中的尊貴地位。

二、工藝特徵與藝術表現

1. 材質與合金配比

漢代銅鏡採用高錫青銅鑄造,銅含量約 79%~85%,錫 10%~13%,鉛 2%~5%,這種配比使鏡面呈現銀灰色光澤,硬度高且易於拋光。例如,東漢「永元五年」青龍鏡(直徑 18.3 厘米)的銅錫比為 77:23,表面經汞齊處理後形成富錫層,歷經兩千年仍保持光亮。鏡體厚度一般在 0.5~0.8 厘米,邊緣略厚於中心,形成自然凸面,擴大映照範圍。

范鑄法工藝解析

  • 製範:採用陶質雙合范技術,鏡背范型腔表面塗抹黃褐色塗層(可能含細泥與草木灰),增強透氣性與光潔度。臨淄齊故城出土的鏡范顯示,范體原料為黏土與稻殼灰混合,質地輕盈且耐高溫。
  • 澆鑄:銅液經熔爐熔化後注入范腔,冷卻後去除澆口與毛刺。部分鏡背可見「范線」(合范痕跡),如安徽博物院藏西漢獸紋銘文鏡(直徑 13.4 厘米)的鏡緣保留清晰范線。
  • 表面處理:鏡面經「玄錫」(錫汞齊)拋光,鏡背紋飾採用高浮雕、線刻與鎏金工藝。例如,泰州博物館藏東漢鎏金神獸鏡(直徑 14.3 厘米),鏡背浮雕西王母、東王公與四神,局部鎏金痕跡尚存,展現了漢代貴族的奢華審美。

紋飾與銘文藝術

  • 雙獸主題:常見雙龍、雙虎或龍虎對峙構圖,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西漢雙龍鏡(直徑 15 厘米),雙龍盤繞於雲氣紋中,龍身鱗片以線刻表現,動感十足。東漢晚期鏡則出現麒麟、辟邪等瑞獸,如七柿蒂乳釘神獸鏡的雙麒麟張口吐舌,鬃毛飛揚,寓意「辟邪納福」。
  • 銘文範式:銘文多為吉語或道家咒語,常見句式如「大樂貴富,千秋萬歲,宜酒食」(安徽博物院藏西漢獸紋鏡)、「左龍右虎辟不祥,朱鳥玄武順陰陽」(湖北鄂州七柿蒂鏡)。銘文排列採用「間隔式」,每字以「而」字隔開,如西泠印社拍賣的東漢銘文瑞獸鏡,銘文「內清質以昭明」被拆解為「內而清而質以而昭一明光而象夫日月」,形成獨特的裝飾韻律。

拍賣市場表現與收藏要點

1. 市場稀缺性與價格趨勢

漢代雙獸銘文鏡存世量稀少,且多為博物館館藏,流通市場罕見。近年拍賣記錄中,同類題材的高古銅鏡價格屢創新高:2021 年西泠印社拍出東漢「永元五年」青龍鏡(直徑 18.3 厘米),以 368 萬元成交,其完整紀年銘與龜鈕形制為關鍵溢價因素;2023 年北京保利「尚方作鏡」四神獸銘文鏡(直徑 20 厘米)以 280 萬元成交,紋飾清晰、銘文完整是核心賣點。普通品相的雙獸鏡參考估價約為 50 萬~200 萬元,而紋飾獨特、銘文珍稀者可達 300 萬元以上。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