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
商玉琮是中國青銅時代早期(約公元前 1600 年~前 1046 年)的重要禮器,主要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等商代核心遺址。作為「六器」(璧、琮、圭、璋、琥、璜)之一,玉琮象徵「天圓地方」的宇宙觀,是溝通天地、祭祀神靈的神聖法器。商代玉琮在繼承良渚文化傳統的基礎上,形制與紋飾更趨簡約,體現了商代「尊神重鬼」的禮制思想。
目前考古發現的商玉琮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 11 件玉琮最為典型。其中,Ⅰ 式玉琮(高 10.4 厘米,淡褐色)外方內圓,四角凸棱飾弦紋,射部(兩端圓口)較高,為商代玉琮的標準器型;Ⅲ 式玉琮(高 2.8 厘米,墨綠色)體型矮小,四角陰線刻圓點紋,可能為組玉佩的組件。這些器物多與青銅禮器、玉器共存於高級別墓葬,印證了玉琮在商代社會中的尊貴地位。
二、工藝特徵與藝術表現

材質與形制
商代玉琮以和田玉為主,少量使用岫巖玉,質地溫潤細膩,局部可見褐色沁斑(如婦好墓 M5:916)。其形制繼承良渚文化「內圓外方」的基本特徵,但高度普遍降低(多在 3~10 厘米),射部縮短,器壁變薄。例如婦好墓 Ⅱ 式玉琮(高 6.5 厘米)呈矮方柱形,兩端短射,中孔較大,體現了商代玉器「重實用輕裝飾」的特點。
2. 紋飾與雕刻工藝
- 雲雷紋與弦紋:商代玉琮紋飾以雲雷紋為主,線條流暢細密,採用淺浮雕技法,如婦好墓白玉雲雷紋琮(高 13.8 厘米),器身四面滿飾螺旋狀雲雷紋,邊框以鋸齒紋收邊,構圖嚴謹對稱。
- 雙勾陰線與減地浮雕:獸面紋多以雙勾陰線刻劃,線條剛勁有力,尾部尖收,如婦好墓 Ⅲ 式玉琮四角凸棱的陰線紋,結合減地浮雕形成立體層次感。
- 鑽孔技術:中孔採用青銅砣具對鑽,孔壁可見螺旋痕,入口呈喇叭狀擴口,出口無崩裂,體現了商代鑽孔工藝的成熟。

表面處理
商代玉琮經手工獸皮拋光,表面呈現內斂的蠟質光澤(寶光),局部因長期埋藏形成「土咬」痕跡(細微凹坑)和自然沁色(如鐵元素滲透形成的褐黑色斑塊)。部分器物表面殘留朱砂(如婦好墓 Ⅱ 式玉琮),反映了商代祭祀儀式中對玉琮的特殊使用方式。
拍賣市場表現與收藏要點
1. 市場稀缺性與價格趨勢
商代玉琮存世量極少,且多為博物館館藏,流通市場罕見。近年拍賣記錄中,與商代玉琮形制相近的高古玉琮(如良渚文化神面紋琮)在 2025 年香港嘉德春拍中以 148 萬港幣成交,而商周時期的素面玉琮因工藝簡潔,價格通常低於紋飾精美的良渚琮。根據市場供需規律,品相完好、紋飾典型的商玉琮參考估價約為 50 萬~200 萬港幣,但具體成交價需結合傳承紀錄與拍賣環境。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