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 銅夔龍紋龍耳花瓶 詳細解析
一、器型與工藝特徵
明 銅夔龍紋龍耳花瓶是明代宮廷金屬工藝的典型代表,其形制融合了商周青銅器的莊重與文人審美的雅致,工藝細節體現了明代鑄銅技術的巔峰水準:
- 器型設計
- 主體結構:通常為直口、長頸、鼓腹、高圈足,器身線條流暢挺拔,符合明代「古雅」的審美標準。
- 龍耳裝飾:頸部兩側對稱設置龍首形耳,龍身蜿蜒攀附於瓶體,龍首高揚,雙目圓睜,龍鬚飄逸,龍爪遒勁有力,部分作品龍耳還套有活環,增添靈動之氣。
- 紋飾佈局:腹部主體紋飾為夔龍紋,以雲雷紋為地,夔龍作回首狀,身體卷曲如「S」形,爪部伸張,尾部上扬,形成動態平衡。頸部常飾弦紋或蕉葉紋,肩部點綴如意雲頭紋,圈足外壁刻蓮瓣紋,層次分明,繁而不亂。
- 工藝技法
- 材質精純:採用宣德爐同款「風磨銅」,經十二煉工藝去除雜質,銅質細膩如金,重量沉實,叩之有聲如磬。
- 鑄造工藝:主體以失蠟法一體鑄造,龍耳與瓶體分鑄後焊接,接縫處打磨精細,幾無痕跡。部分作品採用鏨刻與浮雕結合技法,夔龍鱗片、雲雷紋等細節清晰可辨。
- 裝飾工藝:紋飾局部鑲嵌銀絲或鎏金,如夔龍的眼、爪、鱗片以銀絲勾勒,增強立體感;部分作品通體鎏金,歷經歲月形成「栗色包漿」,金光內斂。
- 款識特徵:底部常見「大明宣德年製」楷書款或「石叟」篆書款。「宣德款」字體整齊,筆畫剛勁;「石叟款」多為陰刻篆書,體兼篆隸,落款位置以器底中心為主。

藝術價值與歷史背景
- 藝術價值
- 仿古創新:明代銅器以「崇古」為風尚,此瓶在形制上模仿商周青銅壺,但融入了明代文人對線條流暢性與裝飾繁縟美的追求,體現了「託古改制」的藝術理念。
- 中西融合:部分作品在龍紋造型上吸收了西域文化元素,如龍口微張、鬃毛卷曲的特徵,與永樂、宣德時期鄭和下西洋帶來的文化交流密切相關。
- 工藝典範:其鑄造、鏨刻、鎏金等工藝代表了明代金屬製作的最高水準,尤其石叟款作品以嵌銀工藝著稱,被譽為「文房清供之冠」。
- 歷史背景
- 宮廷用器:此類花瓶多為宮廷祭祀、賞賜或文房陳設之用,夔龍紋象徵皇權,龍耳造型暗含「君臣相得」之意,與明代帝王「敬天法祖」的治國理念相契合。
- 文人審美:明代中晚期,文人階層對古物的收藏與鑑賞之風盛行,銅花瓶因其古雅氣質成為書房雅玩,石叟款作品更因「文人參與設計」而備受追捧。

- 西泠印社 2025 年春拍
- 拍品名稱:明・銅雙獸首螭龍紋出戟貫耳瓶
- 成交價:RMB 1.103,500(含傭金)
- 特徵:高 38cm,器形仿商周青銅尊,頸部設雙獸首耳,腹部浮雕螭龍紋與雲雷紋,銅質精煉,包漿溫潤。此器雖非龍耳,但形制與紋飾風格與目標器物相近,反映明代仿古銅器的市場認可度。
- 西泠印社 2025 年春拍
- 拍品名稱:明・石叟製銀絲獸耳銅瓶
- 估價:RMB 1.120,000-150,000
- 特徵:高 10cm,瓶身肩部銀絲鑲嵌獸面紋與雲雷紋,雙獸耳嵌銀絲,底部落「石叟」篆書款。石叟為明末著名銅器工匠,其作品以嵌銀工藝著稱,此瓶雖尺寸較小,但工藝精湛,為市場稀缺品。
- 多禄溙2005 年 6 月拍賣會
- 拍品名稱:A Pair of Chinese Bronze Vases, Ming Dynasty
- 成交價:1.600.000
- 特徵:高 29.8cm,梨形瓶體,龍首銜環耳,通體素面無紋。此器因紋飾簡單、保存狀態一般,成交價較低,但龍耳造型為研究明代銅器提供了參考。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 - 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- 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- 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- 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- 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- 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- 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- 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- 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- WeChat l53277853
- 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