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清乾隆粉彩百鹿雙耳尊是乾隆朝官窯專為宮廷打造的陳設重器,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寓意與皇家審美。
- 文化寓意與題材淵源:「百鹿」諧音「百祿」,寓意官祿亨通、福壽綿長;器身還繪有蒼松(象徵「壽」)、溪流(象徵「喜」)等元素,集「福祿壽喜」吉祥符號於一身,既彰顯皇家尊貴地位,也契合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祈盼。其紋飾藍本與清廷「木蘭秋獮」(皇家秋季狩獵大典)緊密相關 —— 乾隆帝重視木蘭秋獮,令宮廷畫師記錄實況,景德鎮御窯工匠以波西米亞傳教士畫家艾啟蒙的《百鹿圖》為原型(該畫作於乾隆十四年,融合中西繪畫技法,蓋有「乾隆鑑賞」等多方御印,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),將百鹿奔騰、山林幽美的場景呈現於瓷尊之上。
- 器型演變與特徵:早期乾隆帝曾下旨「洋彩百祿雙耳樽,照樣燒造不要耳子」(參照明萬曆青花製品),但後續因「裝飾雙耳更美觀」而被採納,現存世品多為帶雙螭龍耳(或獸形耳)的尊形器,造型莊重典雅,線條流暢,是清代宮廷大型陳設瓷的典型代表。不同館藏或傳世品的耳部有紅彩、藍彩等細微差別,暗含不同時代的工藝韻味。
二、工藝特點
乾隆粉彩百鹿雙耳尊的工藝代表了清代御窯的巔峰水平,核心亮點集中在以下方面:
- 粉彩「玻璃白」技法:粉彩工藝中摻入「玻璃白」(氧化鉛、矽、砷的化合物,不透明乳濁劑),繪製時通過渲染技法讓圖案呈現濃淡凹凸變化,使畫面粉潤柔和,富有中國傳統國畫的層次感與意境美。
- 紋飾繪製的極致精細:鹿紋繪製堪稱「工筆典範」,有「一鹿三千筆」之說 —— 鹿毛採用「介字點撕毛」技法,每一筆按「介」或「個」字形刻畫,需疊加三四層才能營造出毛茸茸的質感;即便器身局部僅五六厘米的小鹿,也需耗費大量筆觸,整體紋飾雖繁縟卻疏密有序,華麗之餘更顯雍容典雅。
- 胎釉與造型工藝:胎質選用優質高嶺土,細膩堅實;釉面肥潤,白中閃青,溫潤光澤。器型採用分段拼接工藝,葫蘆形或尊形的比例協調,雙螭龍耳的塑造與粘接工藝精湛,體現了御窯工匠對器型美學與實用性的精準把控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因存世稀少(僅故宮、國博、台北故宮等少數機構及私人藏家有藏)且工藝頂級,乾隆粉彩百鹿雙耳尊在拍賣市場屢創高價,典型成交案例如下:
- 2015 年東京中央香港春拍:一件清乾隆粉彩百鹿尊,以1180 萬港元成交。
- 2018 年香港佳士得秋拍:一件帶藍色耳部裝飾的乾隆百鹿尊,成交價達4510 萬港元。
- 中貿聖佳春拍:一件底部有打孔的乾隆百鹿尊,仍以471.5 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(稀缺性使殘件仍具高價值)。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