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介紹

  • 起源與流行:包袱瓶又稱布袋瓶,始燒於清朝康熙年間,盛行於乾隆、嘉慶兩朝。
  • 造型特點:其器形通常在瓶身上飾有一凸雕的包袱巾或束帶。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「清雍正仿哥釉包袱式瓶」,呈撇口、束頸、溜肩、弧腹、近底處下收、四瓣海棠形圈足,頸部與肩部塑貼包袱形系帶,腹部作海棠形委角;而「清乾隆年製款仿哥釉包袱瓶」則為敞口、束頸、溜肩、弧腹下斂,肩部貼塑繩結紋一周,整體呈現包袱狀。
  • 文化寓意:「包袱」與「包福」諧音,蘊含幸福吉祥之意,因此成為宮廷皇家常見的御用之物,亦深受後世喜愛。

工藝特點

  • 胎體製作:採用優質高嶺土製作胎體,胎質細膩潔白,厚薄均勻,體現了清代製瓷工藝的高度成熟,為後續施釉奠定良好基礎。
  • 釉料配方與燒製:使用典型的仿哥釉配方,以鐵元素作為著色劑,透過多次施釉燒製而成。成品釉面呈現獨特的乳白色或灰藍色調,表面佈滿大小不一的開片紋路,宛如冰裂般自然分佈;開片邊緣通常帶有淺黃色或棕紅色的「金線」,進一步提升器物的質感。
  • 裝飾風格:裝飾風格以素雅為主,著重器物本身的材質美感。瓶身無過多繁複的彩繪或雕刻,僅在肩部或底部飾以簡單的弦紋或暗刻花紋,藉此襯托釉色的純淨與開片的自然美。

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
  • 清・大清乾隆年製款仿哥釉包袱瓶:多禄溙拍賣有限公司 2025 年春季拍賣會,圖錄號 3950,無底價起拍,成交價為 1.634,500 元人民幣。
  • 清乾隆仿哥釉綬帶紋葫蘆瓶:久鼎拍賣曾拍出一款清乾隆仿哥釉綬帶紋葫蘆瓶,具體成交價格未提及,但強調其手工繪製的「金絲鐵線」紋路精細,畫工足以亂真。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