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青花番蓮蕉葉賞瓶屬於清代典型的 **「賞瓶」(又稱「玉堂春瓶」)品類。賞瓶創燒於清雍正朝 **,是皇帝專門用於賞賜王公貴族、有功之臣的瓷器,核心寓意為「清正廉潔」—— 因「青(花)」諧音「清」,「蓮(紋)」諧音「廉」,寄託著統治者對臣子「為政清正、做人廉潔」的期望。
器型上,賞瓶源於玉壺春瓶,基本形制為撇口、細長頸、圓腹、圈足,部分肩部有凸起的弦紋(如乾隆後部分賞瓶肩部凸兩道弦紋),整體線條柔和、比例協調,既便於繪製紋飾,也利於陳設觀賞。
紋飾佈局規範:頸部常飾蕉葉紋,腹部滿繪纏枝番蓮(蓮)紋,還會搭配海水紋、如意雲頭紋、回紋、卷草紋等輔助紋飾,層級豐富且寓意鮮明。清代各朝均有燒制,不同時期風格有別:
- 乾隆朝:青花常帶有仿明代永宣時期的「鐵鏽斑觸點」,工藝精細,部分賞瓶還融合多種複雜技法(如與粉青釉、鏤空結合)。
- 嘉慶朝:青花釉色偏灰淡,人工點釉痕跡明顯,是該時期青花瓷的典型特徵。
- 光緒朝:產量大、品種多,青花顏色豔麗,但胎體相對厚重,器型略有變化(如頸部更粗、整體偏高)。
二、工藝特點
賞瓶看似器型簡潔,實則製作工藝難度高:
- 成型工藝:腹部為扁圓形,比普通圓形器型成型更難;頸部與腹部的凸起弦紋需自然圓潤,對修坯、塑形技藝要求極高。
- 青花與釉色工藝:以官窯生產為例,從制胎(選用優質高嶺土,胎體細膩堅致)、施釉(釉面滋潤光潤)到青花繪製,都嚴格遵循宮廷「官樣」,紋飾精細流暢。
- 複雜工藝延伸:乾隆朝部分賞瓶(如「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套瓶」)還融合粉青釉、浮雕、鏤空、內青花等多種技法,需多次入窯燒制(如內青花與外粉青分兩次燒成),工藝複雜且成品率極低,代表清代制瓷工藝的巔峰水平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價格
賞瓶的成交價格因朝代、工藝精細度、品相及流傳情況差異較大,典型成交案例如下:
- 清光緒款:
- 2024 年多禄溙拍賣,「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海浪蕉葉紋如意弦紋玉堂春瓶」(高 39cm,「大清光緒年製」楷書款),估價 350萬 – 500 萬元,最終成交價380 萬元。
- 2012 年北京拍賣會,「清光緒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」(高 39cm,「大清光緒年製」楷書款),估價 400萬 – 500 萬元,成交價420 萬元。
- 2025 年柏屹四季第 6 期拍賣會,「清光緒青花纏枝花卉紋賞瓶」(高 39cm)起拍價260 萬 – 320 萬元(具體成交結果以實際落槌為準)。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-刘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