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
青釉刻花纏枝蓮紋鳳尾尊是中國古代陶瓷的經典器型,器型演變可追溯至商周青銅觚,元明時期由「花觚」演進而來,清代(尤其康熙、雍正朝)成為典型陳設瓷。整體造型為喇叭狀口、頸部挺拔、腹部圓鼓、腹下部至足底外撇(形似鳳尾),底圈多為「二層臺圈足」,兼具實用(陳設、祭祀等)與藝術價值。

從朝代特徵看:

  • 元代:龍泉窯的青釉刻花鳳尾尊已具典型特徵,瓶身高挑,以「梅子青」「粉青」等「玉質感釉色」著稱;刻花(如纏枝蓮、牡丹紋)線條流暢,注重釉色與造型的和諧,部分作為佛前供器(如元「泰定四年」銘龍泉窯鳳尾尊,為寺院定燒供養)。
  • 明代:工藝延續元代風格,局部嘗試釉下褐彩等彩繪點綴,但未形成廣泛突破;胎釉配方中氧化鐵含量較高,釉面玻化程度有限,刻花工藝仍為核心,器型多供宮廷或貴族使用。
  • 清代:康雍乾時期達工藝高峰,青釉瑩潤澄澈,刻花與凸棱結合更顯剔透;還融入青花、五彩等裝飾技法(如清雍正「青釉底施五彩」的鳳尾尊),部分作品需「二次低溫燒成彩繪」,工藝複雜且成品率低,成為宮廷御用精品。

二、工藝特點

青釉刻花纏枝蓮紋鳳尾尊的工藝核心是 **「青釉燒制」與「刻花裝飾」** 的結合:

  1. 制胎:選用高嶺土等優質原料,經淘洗、陳腐後手工拉坯或模制;修坯陰乾後進行「高溫素燒(約 1100℃)」定型,胎體質地細膩,呈灰白或淺灰色。
  2. 施釉:採用浸釉、吹釉或刷釉法,以「鐵為呈色劑的石灰鹼釉」為原料,嚴格把控草木灰與礦物的配比,使釉層厚薄均勻(部分需多次施釉),燒成後呈現青綠、粉青或梅子青等「溫潤如玉」的色調。
  3. 刻花:在胎體或施釉後的坯體上,以工具刻畫纏枝蓮紋(寓意「花開富貴、連綿不絕」),線條流暢飽滿,紋飾寫實且層次分明;部分還結合堆塑、弦紋等輔助技法,增強立體感。
  4. 燒成:入龍窯或饅頭窯以還原焰高溫燒制(1300℃以上),溫度與氣氛的精準控制決定釉色成敗,最終使青釉達到「千峰翠色」「溫潤似玉」的效果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
青釉刻花纏枝蓮紋鳳尾尊(及同類青釉鳳尾尊)的成交價格隨年代、工藝、流傳有序度等因素波動,典型拍品如下:

  • 明初・龍泉青釉刻菊花紋鳳尾尊(高 65.4cm):2018 年 5 月 30 日拍賣,成交價約96.425 萬元人民幣。器型「大撇口、高束頸」,頸部刻蕉葉紋,腹部刻纏枝菊花,施釉瑩潤,足底無釉,是明代早期龍泉窯精品。
  • 清康熙・青釉雕穿芝螭龍紋鳳尾尊(高 75.8cm):2018 年 4 月 3 日拍賣,成交價約91.0125 萬元人民幣。器形碩麗、雕工靈動,師法明初龍泉青釉瓷風格,體現康熙朝振興青釉瓷的工藝水準。
  • 南宋 – 元・龍泉窯青瓷纏枝牡丹紋鳳尾尊(繭山龍泉堂舊藏,高 60cm):東京中央拍賣估價120 萬 – 180 萬元人民幣。喇叭口、長束頸,腹部貼塑纏枝牡丹紋,釉層厚重溫潤,工藝精湛,曾著錄於《龍泉集芳》,流傳有序。
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-刘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