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青花「滿池嬌」菱花口折沿盤是元代景德鎮窯青花工藝成熟期的經典大器,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與文化寓意的集中體現。

歷史與文化背景

「滿池嬌」題材源於元代服飾紋樣,描繪池塘中鴛鴦、荷花、水草等元素,象徵「夫妻和睦、吉祥富足」,是元青花中富有生活意趣與美好寓意的經典紋飾。元代青花瓷打破了此前瓷器「素淡含蓄」的審美,以鮮明的色彩、大氣的構圖,開啟了中國青花藝術的繁榮時代;而大型折沿盤這類器型,還受到元代對外貿易(尤其是與伊斯蘭地區交流)的影響,形體與裝飾風格契合海外市場的使用與審美需求。

器物特徵
器型:菱花形口沿(邊緣呈花瓣狀),折沿寬展,盤體碩大(常見直徑 40 – 60 厘米),胎體厚重堅實,適合陳設或宴飲使用。

紋飾:層次極為豐富,通常分多個區域:

折沿處:繪幾何紋(如回紋、菱形紋)或纏枝花卉紋,起到「邊框」裝飾效果;

盤壁:多為纏枝牡丹、蓮花等花卉紋,纏繞連綿,充滿生機;

盤心(主體):「滿池嬌」場景 —— 池塘中荷花盛開,鴛鴦或游弋、或依偎棲息,周圍襯以水草、浮萍,畫面鮮活,彷彿將夏日池塘的生機凝於瓷上。

  • 青花與釉色:採用進口「蘇麻離青」鈷料(來自波斯地區),呈色濃豔青翠;因料中「高鐵低錳」,高溫燒制後會出現 **「鐵鏽斑」**(局部鐵元素富集形成的黑褐色結晶斑),且筆觸邊緣有自然的「暈散」效果,這是元青花最典型的料性特徵;釉面瑩潤如「糯米漿」,白中微泛青灰,質感溫潤。

二、工藝特點

元青花「滿池嬌」大盤的製作,匯聚了元代制瓷工藝的巔峰技術:

  1. 胎釉工藝
    • 胎土:採用景德鎮「二元配方」(高嶺土 + 瓷石),胎質細膩、燒結度高,胎色白中微灰;大型盤的胎體雖厚,但緻密無疏鬆感。
    • 施釉:採用「蘸釉 + 蕩釉」結合的方式,確保釉層均勻;大型盤的內壁與外壁釉面厚度一致,燒成後釉面瑩潤,局部可見「縮釉點」(高溫燒制時釉料流動形成的小凹點),是元代瓷器的自然工藝痕跡。
  2. 青花料與繪畫
    • 青花料:進口「蘇麻離青」料,需經精細研磨,才能在繪制時流暢表現線條與色塊。
    • 裝飾技法:採用「勾線 + 平塗」結合 —— 先以青花料勾勒鴛鴦、荷花、枝葉的輪廓,再填充色彩;細節處(如鴛鴦羽毛、荷花花瓣)通過料的濃淡變化表現層次,雖不及後世青花「分水皴」細膩,但粗狂中見靈動,體現元代工匠的繪畫功力。
  3. 成型與燒制
    • 成型:大型盤採用「分段拉坯 + 拼接」工藝(口沿、盤腹、盤底分別拉坯,再粘接成整體),對工匠的成型技術要求極高,需保證各部分銜接自然、器型對稱。
    • 燒制:在 1300℃左右的高溫還原焰窯爐中燒制,大型器物受熱不均,燒成率極低,因此完整的元青花大器存世極少,更顯珍貴。
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
元青花存世量極為稀少(全球僅數百件),尤其是大型完整器,一旦出現在拍賣市場,往往創造天價;「滿池嬌」題材大盤因題材經典、器型碩大,更是頂級珍品:

  • 典型參考(元青花整體市場熱度)
    • 2005 年 7 月,倫敦佳士得拍賣元青花《鬼谷子下山》圖罐,以約2.3 億元人民幣成交,創下當時中國瓷器拍賣紀錄,讓世界矚目元青花的價值。
    • 2018 年多禄溙春拍,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摩羯魚耳大罐,以約1.2 億港元成交,印證元青花大器的市場稀缺性與高價值。
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