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明正德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為明代宮廷御用瓷器,是正德時期素三彩工藝的經典代表(現多藏於故宮博物院等機構)。
- 器型規格:高 12 厘米,口徑 15.9 厘米,足徑 4.6 厘米。整體為「靶碗」造型,撇口、深弧腹,下承中空高足;足與碗底通過釉接工藝相連,碗外底與足的銜接處可見明顯修整痕跡。
- 紋飾與色彩:外壁以綠地素三彩裝飾纏枝蓮紋(纏枝蓮為傳統吉祥紋樣,枝葉相互纏繞,象徵「生生不息」)。紋樣中共繪有 5 朵蓮花,其中 2 朵孔雀藍蓮花以黃彩為花心,其餘 3 朵蓮花以孔雀藍為花心,色彩搭配和諧,整體呈現出沉靜素雅的美感。
- 釉色特徵:碗內及圈足內部均施青白釉,釉面瑩亮光潔;外壁的綠地與黃、白、孔雀藍等彩釉相互映襯,低溫彩釉質感溫潤柔和。
- 歷史地位:素三彩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,但直至正德朝才成就卓著,成為當時顯赫一時的名貴品種(明代自正德起瓷器整體質量雖呈下降趨勢,但素三彩工藝卻獨樹一幟)。

二、工藝特點
素三彩屬於低溫釉上彩工藝,製作流程複雜且考究:
- 素胎燒制:先將陶瓷生坯進行「素燒」(預燒),形成「素胎」。素胎既增強坯體的機械強度(搬運時不易損壞),又避免後續上彩釉時因坯體浸濕而坼裂。
- 刻劃與填彩:在素胎上刻劃出纏枝蓮等紋樣的輪廓,再將黃、綠、紫等低溫彩釉(傳統觀念中「紅為葷色,非紅為素色」,故素三彩不含紅彩)填繪入刻好的紋樣內。
- 低溫二次燒成:填彩後,器物入窯經 800 – 900℃的低溫二次燒成,使彩釉與素胎緊密結合,最終呈現出色彩淡雅、紋飾清晰的效果。正德時期的素三彩工藝尤為精細,彩釉有「光亮」與「不光亮」兩類質感,紋樣刻劃的流暢度與彩釉填繪的均勻度,都體現出當時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藝。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明正德素三彩纏枝蓮紋高足碗存世極為稀少,目前已知的精品多為故宮博物院等公立機構館藏,公開拍賣市場上的同類完整器記錄極少。
素三彩整體收藏市場來看,明代正德素三彩因工藝精湛、存世量稀缺,具有極高收藏價值:例如,與正德素三彩同等級的器物(如北京故宮藏「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」),雖鮮有流入拍賣市場,但此類器物若現身,往往引發藏家激烈競爭。此前,明代素三彩相關珍品(如嘉靖、萬曆時期的素三彩器)在拍賣中曾拍出數百萬至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價格,足見素三彩瓷器的市場认可度與珍貴性。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