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詳細介紹

清代青花加紫纏枝蓮碗屬於青花釉裏紅(「加紫」指釉裏紅呈色帶紫調)瓷器品類,「纏枝蓮紋」因「蓮」諧音「廉」,寓意「清正廉潔」;又因枝蔓連綿不絕,象徵「生生不息、吉祥綿長」,是明清官窯經典紋飾。器型多為敞口、深腹、圈足,線條流暢協調,兼具實用(飲食、陳設)與藝術價值。清代不同時期風格各具特色:

  • 乾隆朝:受「慕古」風尚影響,常仿明代永宣(永樂、宣德)青花風格。胎體選用優質高嶺土,胎白質細;釉面光潤瑩潔,青花發色淡雅清麗。部分器型仿製宣德朝新創的「骰子碗」樣式,造型端莊敦實、胎體厚重堅致,口沿平切、稜角明顯,是乾隆官窯中傳世罕見的品種。
  • 光緒朝:作為清代官窯傳統品種,紋飾佈局更疏朗規整,筆法細緻。器形端正,碗心多以雙圈內飾折枝蓮紋,外壁滿繪纏枝蓮紋,脛部搭配蓮瓣紋,青花發色純正鮮麗,體現晚清官窯的工藝傳承。
  • 道光朝:紋飾描繪細膩靈動,部分器物採用「雙層蓮枝」裝飾(較單層蓮枝更罕見),若成對保存則更為可貴。釉面光潤,青花層次分明,盡顯典雅裝飾效果。
  • 嘉慶朝:繼承乾隆時期制瓷傳統,同時注重裝飾性與實用性。胎質潔白細膩、胎體輕薄溫潤;釉面光潔明亮,呈典型清代官窯瑩白色;青花選用優質鈷料,發色深淺分明,纏枝蓮紋花朵飽滿、枝葉舒展流暢,展現清代中期工匠的藝術造詣。

二、工藝特點

青花加紫(青花釉裏紅)工藝的核心是 **「二次燒成」與「色料控制」**:

  1. 胎體與紋飾繪製:選用純淨高嶺土拉坯成型,經精細修整保證器型規整。先以 ** 青花料(含鈷元素)繪製纏枝蓮等主體紋飾,再用釉裏紅料(含銅元素)** 點綴(「加紫」即釉裏紅呈色偏紫調),形成青花與釉裏紅的色彩搭配。
  2. 施釉與燒成:紋飾繪製後,通體施透明釉,入窯以 ** 高溫還原焰(約 1300℃)** 燒制。由於銅紅釉對窯內溫度、氣氛極其敏感,燒制難度極大,成功的作品能讓青花的幽藍與釉裏紅的紫(紅)相互映襯,使纏枝蓮紋在瑩白釉面的襯托下,更具層次與藝術張力。
  3. 輔助工藝:胎體淘洗精細,保證胎質細膩;施釉均勻,釉面瑩潤光潔,為紋飾呈現提供優質載體,整體工藝體現清代官窯對「精、細、雅」的追求。
  • 乾隆時期
    •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大碗(直徑 28.8cm,底書「大清乾隆年製」六字三行篆書款,曾為廣州市文物總店舊藏),北京保利 2014 春季拍賣會成交價3,092,500 元人民幣
    •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小碗一對(高 4cm、口徑 9.7cm,底書「大清乾隆年製」六字三行篆書款),西泠印社拍賣成交價2.380,000 元人民幣(含佣金)
  • 光緒時期
    • 清光緒青花纏枝蓮紋大碗(高 8.5cm、直徑 19.8cm,底書「大清光緒年製」六字雙行楷書款),西泠印社拍賣成交價980,500 元人民幣(含佣金)
    • 清代光緒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碗(底部有「大清光緒年製」款識,青花發色純正、釉裏紅點綴精美),孔夫子舊書網有相關古玩舊藏記錄,體現此類器物的存世與工藝價值(非公開拍賣成交)。
    • 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    • 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    • WeChat l53277853
    • 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-刘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