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历史背景与艺术特征
辽代(916–1125 年)佛教造像以雄浑刚健、融合多元文化著称。契丹统治者尊崇佛教,尤其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极为盛行,辽太宗耶律德光甚至将观音奉为国神,供奉于木叶山家庙。这一时期的观音造像兼具唐代遗风与北方民族审美,形成独特风格:
- 造型特征:肩部宽阔,胸肌隆起,体态修长饱满;面形圆鼓,广额丰颐,双目俯视,神态慈悲祥和;头戴高花冠,冠饰顶化佛(阿弥陀佛),冠带垂至腰际并打结,类似契丹贵族头冠。
- 衣纹与莲座:衣纹简洁写实,线条流畅,质感强烈;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莲座上,莲瓣肥硕饱满、尖端外翘,为典型辽代特征。
- 工艺细节:采用铜铸鎏金工艺,鎏金层厚重温润,历经千年仍保留斑驳金迹,体现古朴神韵。

二、工艺解析
辽代铜鎏金观音座像的制作融合了多项传统技艺:
- 铸造工艺:
- 范铸法与失蜡法:大型造像多用陶范拼接铸造,小型造像则采用失蜡法,以蜡模雕刻细节后包裹耐火材料,高温脱蜡后浇注铜液,确保纹饰精细。
- 胎体特征:铜胎质地细密,内壁常残留黑炭泥或三合土铸范材料,是鉴定依据之一。
- 鎏金工艺:
- 金汞齐火法鎏金:将黄金与水银按比例混合成金泥,涂抹于铜胎表面,加热使汞蒸发,黄金附着后反复打磨压光。辽代鎏金层厚度可达现代电镀的 5-7 倍,光泽温润持久。
- 修复工艺:部分传世造像经历代修复,如揭取旧金箔清洗后回贴,或补配新金箔并做全色处理,以保留历史信息。

- 装饰细节:
- 璎珞与宝冠:胸前饰连珠璎珞,简洁大气;宝冠镶嵌宝石或錾刻卷草纹,体现契丹贵族审美。
- 手印与法器:常见施无畏印(掌心向外)与与愿印(手指下垂),象征消除恐惧、满足众生所求。
三、历届拍卖会成交记录
辽代铜鎏金观音座像存世稀少,精品多见于国际拍卖行,以下为近年重要成交案例:
| 拍卖时间 | 拍卖行 | 拍品名称 | 尺寸 | 成交价(人民币)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2019 年 10 月 | 龘藏 | 辽代铜鎏金观音座像 | 高 20.3cm | 165.67 万元 | 全跏趺坐于莲座,宝冠、衣纹典型,品相上佳 |
| 2007 年春拍 | 辽宁中正 | 辽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| – | 132 万元 | 造型端庄,鎏金保存较好 |
| 2008 年春拍 | 北京瀚海 | 辽代铜鎏金观音坐像 | – |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l53277853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