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歷史背景與藝術淵源
漢代(公元前 202 年 – 公元 220 年)是中國青銅鏡發展的黃金時期,乳釘神獸鏡作為西漢至東漢中期的典型鏡類,因鏡背飾有乳釘紋與神獸圖案而得名,集中體現了漢代「天人合一」的宇宙觀與神仙信仰。
漢代青銅鏡已從先秦的禮器逐漸轉為日常用具,同時承載宗教與裝飾功能。武帝後,道教神仙思想盛行,「羽化登仙」成為社會主流追求,神獸鏡中的龍、虎、朱雀、玄武「四神」及東王公、西王母等題材,正是這一思想的視覺體現。乳釘紋源於先秦青銅器的「乳突」裝飾,漢代將其與神獸結合,既保留古樸氣息,又增添神秘色彩,成為漢鏡「紋飾繁麗、寓意深遠」的代表。

二、工藝特徵與藝術表現
- 鑄造與胎體漢代乳釘神獸鏡以高錫青銅鑄造(含錫量約 20%-25%),胎體堅硬細密,鏡面打磨光滑,可達「照見鬚眉」的效果。鑄造採用「失蠟法」或「范鑄法」,大型神獸鏡多為分片范鑄後拼接,接縫處經打磨處理,細微可見。鏡體多呈圓形(少見方形),邊緣有「卷緣」「平緣」或「方緣」,厚度約 0.5-1.5 厘米,重量根據尺寸從數百克至數千克不等。
- 紋飾與布局
- 乳釘紋:多為圓形凸起,數量常為 4、5、6、8 顆,均勻分布於鏡背中心或紋飾間隔處,既作為裝飾,又起到分隔畫面的作用(如「四乳神獸鏡」以 4 顆乳釘將鏡背分為 4 區,各飾一神獸)。
- 神獸題材:常見「四神」(東青龍、西白虎、南朱雀、北玄武)、羽人、飛仙、東王公、西王母及瑞獸(麒麟、辟邪等),神獸姿態靈動,或奔騰或靜臥,線條以陰刻或淺浮雕表現,剛勁有力,帶有「漢代風骨」的雄健感。
- 紋飾層次:多為「三層布局」—— 中心為鈕(常為圓形弦紋鈕),中層為神獸主紋,外層為邊飾(常見雲雷紋、齒紋、蟠螭紋),層次分明,繁而不亂。
- 銘文特徵部分乳釘神獸鏡鑄有銘文,多為篆書或隸書,內容分為「吉語銘」(如「見日之光,天下大明」「長樂未央」)與「紀年銘」(少見,如「永平元年造」)。銘文字體方正古樸,筆畫粗獷,與神獸紋相互映襯,增添文化內涵。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紀錄
漢代乳釘神獸鏡因存世量相對較多(不同於戰國稀有鏡類),但精品(紋飾清晰、品相完好、帶銘文)仍屬珍貴,成交價格受尺寸、品相、紋飾精美度影響顯著。以下為近年典型案例:
- 2021 年中國嘉德秋拍
- 漢 四乳神獸鏡
- 尺寸:直徑 18.2 厘米,厚 0.8 厘米
- 成交價:RMB 1,265,000
- 說明:鏡面光潔,四乳分隔四區,分飾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邊緣飾齒紋與雲雷紋,帶「見日之光,長不相忘」銘文,字體清晰,為東漢早期精品。
- 漢 四乳神獸鏡
- 2023 年多禄溙春拍
- 漢 八乳羽人神獸鏡
- 尺寸:直徑 15.6 厘米,厚 0.6 厘米
- 成交價:RMB 862,500
- 說明:八乳間飾羽人、瑞獸,線條流暢,鏡緣飾蟠螭紋,雖有輕微銹蝕但紋飾完整,為西漢晚期作品。
- 漢 八乳羽人神獸鏡
- 2019 年香港邦瀚斯秋拍
- 漢 三乳神獸鏡(稀有形制)
- 尺寸:直徑 12.8 厘米,厚 0.5 厘米
- 成交價:HKD 680,000
- 說明:三乳布局少見,飾東王公、西王母及瑞獸,帶「神仙起居」銘文,品相完好,為東漢中期稀有品種。
- 漢 三乳神獸鏡(稀有形制)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duo52012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