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器物概述
宋磁州窯刻蓮花嘟嚕瓶是宋代北方民窯磁州窯的典型器物,因器型圓潤如「嘟嚕」(方言中對球形物體的稱呼)、腹部刻蓮花紋而得名。磁州窯是宋代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窯系之一,以「白地黑花」「刻劃花」等裝飾技法聞名,風格質樸生動,貼近民間生活,而嘟嚕瓶作為宋代常見的實用器,多用於盛酒、儲水,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,是研究宋代民間陶瓷與日常生活的重要實物。

基本特徵:
- 器型:典型嘟嚕瓶造型 —— 小口微撇(便於密封),短頸,豐肩,圓腹(最大直徑在腹部,形似球形),底足內凹(小平底),整體線條飽滿圓潤,重心偏低,放置穩當,體現民間實用器物「經濟耐用」的設計理念。宋代磁州窯嘟嚕瓶高度多在 15-25cm 之間,大小適中,便於攜帶與擺放。
- 紋飾:腹部以「刻蓮花紋」為核心,常見單朵蓮花綻放、纏枝蓮或蓮池小景,花瓣舒展,葉脈清晰,刻劃線條流暢有力,部分結合「剔花」工藝(剔除花紋周圍的胎體,使花紋凸起),形成深淺對比,增強立體感。蓮花作為宋代民間流行的吉祥紋樣,象徵「潔淨吉祥」,體現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
- 釉色與胎質:胎體採用北方常見的粗瓷土,含雜質較多,胎色呈灰白色或淺褐色,質地較疏鬆;釉面多為白釉(或白中泛青),因釉料簡單(以長石、石英為主),光澤柔和,部分器物釉面有細碎開片;口沿與底足常露胎(無釉),顯露出胎的本色,質樸自然。

二、工藝特徵
磁州窯刻蓮花嘟嚕瓶的工藝集中體現了宋代北方民窯「因地制宜、重裝飾輕材質」的特點,技法簡練卻富有表現力:
- 胎料與成型:
- 胎料取自當地瓷土(如河北彭城、觀台一帶),未經精細淘洗,含石英砂等雜質,故胎質較粗,但成本低廉,適合民間量產。
- 採用「拉坯成型」工藝:工匠通過輪盤旋轉,手工拉制出瓶的口、頸、肩、腹、足,因嘟嚕瓶腹部圓鼓,需在拉坯時精準控制弧度,確保器型對稱;大型器物可能分段拉制後拼接,但宋代嘟嚕瓶多為小型器,一次拉坯成型為主,體現工匠熟練的技藝。
- 裝飾技法:刻劃花與剔花結合這是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工藝,步驟如下:
- 施化妝土:因胎質粗劣,先在胎體表面施一層細膩的白色化妝土(以高嶺土為主),掩蓋胎色,使釉面更潔白均勻。
- 刻劃花紋:在化妝土未乾時,用竹刀或鐵刀直接刻劃蓮花紋樣 —— 先勾勒花瓣輪廓,再刻出葉脈、花蕊,線條深淺不一,剛勁利落,如蓮花花瓣的邊緣常刻成鋸齒狀,增強生動感。
- 剔花增顯:部分精品會剔除花紋周圍的化妝土,使蓮花紋在胎體上凸起(露出的胎色與化妝土形成對比),或在刻痕內填施黑釉(形成「白地黑花」效果),強化紋飾的立體感與視覺衝擊。
- 施釉與修整:刻劃完成後,整體施一層透明釉(白釉),口沿與底足刻意不施釉(露胎),既節省釉料,又便於燒制時放置;入窯前需修整器型,確保線條流暢。

- 燒制技術:採用北方常見的龍窯或階梯式窯燒制,窯溫約 1200℃,氧化氣氛中烧成(與南方還原氣氛不同),故釉色偏白而非青綠。因是民窯量產,裝窯時多與其他器物疊放,部分器物表面可能留下窯具痕跡,體現民間工藝的實用性特點。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宋磁州窯刻蓮花嘟嚕瓶因屬民間實用器,存世量較多,但工藝精湛、保存完好者仍屬稀缺,市場價格因品質差異較大,以下為典型案例:
1. 精品拍賣案例
成交價:2019 年北京翰海秋拍,以546.0 萬元人民幣成交。
宋 磁州窯刻蓮花嘟嚕瓶
尺寸:高 22.5cm,口徑 4.8cm,足徑 8.2cm
特徵:豐肩圓腹,腹部刻纏枝蓮紋,花瓣舒展,刻線深淺分明,結合剔花工藝,白釉泛青,釉面開片細密,底足露胎呈淺褐色。
- 宋 磁州窯刻蓮花嘟嚕瓶(帶修補)
- 特徵:高 20.1cm,腹部蓮花紋刻劃簡練,口沿有小修,釉面局部剝落。
- 成交價:2024 年多禄溙秋拍,以420 萬元人民幣成交。
- 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- 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- LINE: duo520124
- 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