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器物概述
宋哥釉膽瓶是宋代哥窯經典器物,因器型修長、腹部圓潤如膽而得名,是宋代文房雅玩與插花陳設的重要載體。哥窯為宋代「五大名窯」(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)之一,以獨特的「開片」釉色聞名,其真品傳世稀少,與汝窯並稱「宋瓷雙絕」,歷來被視為陶瓷收藏中的「皇冠明珠」。

基本特徵:
- 器型:典型膽瓶造型,口部微撇,頸細長,肩以下漸豐,腹部圓鼓,底足微收,整體線條流暢含蓄,體現宋代「天人合一」的審美追求 —— 既仿自然形態(膽形),又去繁就簡,盡顯素雅氣度。
- 釉色:釉面呈米黃色或灰青色,溫潤如酥,光澤柔和,似玉非玉,符合宋代文人對「平淡天真」的崇尚。
- 開片:核心特徵為「金絲鐵線」—— 釉面佈滿交錯的裂紋,粗深者呈黑褐色(鐵線),細淺者呈金黃色(金絲),自然天成,如冰裂、如水波,賦予器物獨特的肌理美感。
- 胎足:胎質堅密,多呈紫黑色,底足露胎處因氧化呈醬褐色,形成「紫口鐵足」(口沿釉薄顯胎色為「紫口」,底足無釉露胎為「鐵足」),是宋代哥窯的重要鑒定標誌。

文化意義:宋代文人雅士推崇「插花、掛畫、點茶、焚香」四藝,膽瓶因修長的頸部與圓潤的腹部,成為插梅、插菊的首選器型,蘇軾、陸游等文人詩作中常提及「膽瓶插梅」的雅趣,可見其不僅是實用器物,更是宋代文人精神生活的象徵。
二、工藝特徵
宋代哥釉膽瓶的燒制工藝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巔峰水平,其核心技術「開片」的形成與複雜的釉料配比、燒制控制密切相關,至今仍難以完全復刻:
- 胎釉配比與原料:
- 胎料選用含鐵量高的紫金土,經反復淘洗、陳腐,確保胎質細膩堅密,為「鐵足」奠定基礎。
- 釉料以石英、長石、草木灰為主要原料,添加氧化銅、氧化鐵等着色劑,釉層厚度達 1-2 毫米(遠超普通宋瓷),經多次施釉(通常 3-5 次)形成溫潤厚重的質感。

細節處理:口沿與底足刻意修坯輕薄,使釉層在此處較薄,露出胎色(紫口);底足多為圈足,修胎規整,部分帶「哥窯」款識(極為罕見),或無款(宋代名窯多不署款)。
三、歷屆拍賣會成交記錄
宋代哥釉膽瓶因真品稀缺(全球傳世量不足百件,多藏於博物館),市場流通極少,偶有出現必引發激烈競逐,價格動輒過億。以下為已知重要拍賣案例及市場特徵:
宋 哥釉膽瓶(無款)
尺寸:高 19.5cm,口徑 2.8cm,足徑 5.2cm
特徵:米黃釉,開片細密,鐵線為主,金絲隱約,胎質堅密,符合宋代哥窯特徵。
成交價:2017 年紐約佳士得「亞洲藝術周」,以210萬美元成交,為近年海外市場出現的少數宋代哥窯真品之一。
明宣德 仿哥釉膽瓶
特徵:釉色仿宋哥窯,開片較規整,底署「大明宣德年製」青花款。
成交價:2021 年多禄溙秋拍,以650 萬元人民幣成交。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duo52012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