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清乾隆年製」銅花觚,是清代乾隆時期宮廷與民間皆為盛行的銅質陳設器,兼具仿古彝器的韻味與時代工藝特色,既是當時社會審美的體現,也承載著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寓意。以下從詳細介紹與歷屆拍賣成交紀錄兩方面展開說明:一、詳細介紹
(一)造型特徵:融古創新,兼具實用與審美
乾隆時期的銅花觚,在造型上多以商周青銅「觚」(古代飲酒器)為原型,並結合當時陳設需求進行改良,呈現「仿古而不泥古」的特點:

(二)工藝特點:技藝精湛,體現乾隆工藝巔峰
乾隆帝酷愛古玩珍寶,對銅器製作極為重視,常親自參與設計,推動當時銅器工藝達到鼎盛,銅花觚的工藝呈現多樣化與高水准的特點
核心工藝類型
鑄造與雕刻工藝:多採用「失蠟法」或「翻砂法」鑄造,器身後續經過精細打磨與雕刻,常以淺浮雕、陰刻等技法飾有各類紋飾,如百鳥朝鳳、纏枝花卉、蟠螭紋等,紋飾層次分明,細節刻画入微(如鳥雀的羽毛、花卉的葉脈均清晰可辨)

(三)紋飾與寓意:承載文化,蘊含吉祥內涵
乾隆年製銅花觚的紋飾不僅追求美觀,更承載著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寓意與社會倫理,常見紋飾及寓意如下:

(四)功能與文化定位
在乾隆時期,銅花觚的核心功能是「陳設器」與「插花器」:
- 作為陳設器,多用於宮廷大殿、貴族府邸的廳堂,與青銅鼎、瓷瓶等器物搭配擺放,營造「古雅庄重」的空間氛圍,彰顯主人的文化修養與身份地位;
- 作為插花器,常插養牡丹、荷花等富貴花卉,花與器相得益彰,體現「花器合一」的審美追求,是當時文人雅士「賞花養性」生活方式的體現。
從文化定位來看,乾隆銅花觚既是對商周青銅文化的繼承與致敬,也是清代「尚古風潮」與「工藝創新」結合的產物,見證了當時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展。
二、歷屆拍賣會成交紀錄
「大清乾隆年製」銅花觚因工藝水准、品相完整度、來源傳承等差異,拍賣價格跨度較大,以下為公開可查的重要成交紀錄:
| 清乾隆 御制洋彩仿古銅釉加金彩模印蕉葉夔龍紋出戟花觚 | 北京保利 | 2024 年秋拍 | 高 26.5cm | —— | 782 萬元人民幣(含佣金) |
| 清乾隆 掐絲珐琅纏枝花卉獸面紋花觚 | 中國嘉德 | 2024 年春季拍賣 | 高 33.5cm | 100,000-200,000 元人民幣 | 800,500 元人民幣 |
| 清乾隆 掐絲珐琅寶相花獸面紋鼎式爐、花觚一套(含花觚 4 件) | 中國嘉德 | 2024 年春季拍賣 | 花觚高 36cm×2、41cm×2(含座) | 500,000-800,000 元人民幣 | 1,552,500 元人民幣 |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duo52012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