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早期(順治、康熙、雍正年間)的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,是藏傳佛教造像與漢地工藝融合的經典之作,兼具宗教神聖性與藝術審美性,既承襲明代永宣時期宮廷造像的精緻風格,又融入藏地造像的莊嚴氣韻,是當時宗教藝術與金屬工藝的傑出代表。

2. 工藝特點:漢藏融合的精湛技藝

清早期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的製作,匯聚了當時漢地與藏地的頂尖金屬工藝,流程繁複,技藝門檻高,主要包括以下環節

鎏金工藝:銅胎成型後,需經過打磨、拋光、酸洗等步驟,而後採用「火鎏金」(又稱「汞鎏金」)工藝進行鎏金處理 —— 先將黃金熔於水銀中,製成「金汞齊」(金與汞的合金),均勻塗覆在銅胎表面;而後加熱銅胎,使水銀蒸發,黃金緊密附著於銅胎表面;最後再次打磨拋光,使鎏金層光亮均勻。清早期宮廷造像的鎏金層通常厚實飽滿,色澤金黃明亮,歷經數百年仍不易脫落;民間造像鎏金層略薄,色澤稍暗,但工藝仍較規整。

3. 文化寓意:藏傳佛教中的慈悲象徵

四臂觀音是藏傳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「慈悲菩薩」之一,與文殊菩薩(象徵大智)、金剛手菩薩(象徵大力)並稱「三族姓尊」,分別代表佛教「悲、智、力」三大核心精神,其文化寓意深層而豐富:二、拍賣成交紀錄

清早期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因兼具宗教文化價值、藝術工藝價值與稀缺性(品相完好的宮廷造像存世量有限),向來是拍賣市場中「藏傳佛教造像」板塊的熱門品類,成交價格受年代、工藝、來源、品相等因素影響,差異較為明顯。以下為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成交案例:

清康熙 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中國嘉德2014 年秋季300,000 – 400,0001,092,500 元像高 28 厘米,鎏金均勻,面相祥和,蓮瓣紋清晰,屬民間精品造像
清康熙 宮廷 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澳门多禄溙2025 年春季400,000 – 500,000632,500 元像高 22 厘米,傳為宮廷造辦處製作,裝飾繁而不亂,鎏金層厚實,品相完好
清康熙 銅鎏金四臂觀音坐像西泠印社2016 年秋季200,000 – 300,0002,840,000 元像高 45 厘米,尺寸較大,四臂法器完整,衣褶雕刻流暢,來源於知名藏家舊藏

聯繫人:澳门多禄溙MI-刘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LINE: duo52012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