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宋 龍泉青磁洗盞瓶共蓋」這一器型,目前學術界與拍賣市場尚未發現明確的實物記錄或權威文獻記載。結合龍泉窯工藝特徵與同類器型的研究,可從以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:

一、名稱解析與器型推測

  1. 名稱的可能誤讀
    • 「洗盞瓶」的語義矛盾:「洗」為盛水器,「盞」為飲酒或茶器,「瓶」為儲水或插花器,三者功能差異顯著。「洗盞瓶共蓋」的表述可能存在混淆,或指「帶蓋的洗與盞組合」,而非單一器物。
    • 「青磁」的工藝指向:「青磁」為日本對中國青瓷的傳統稱呼,特指釉色泛青的瓷器。龍泉窯作為宋代青瓷代表,其「粉青」「梅子青」釉色與「青磁」描述高度契合
  1. 可能的器型原型
    • 帶蓋洗類器物:南宋龍泉窯常見帶蓋洗,如故宮博物院藏「龍泉窯青釉塑貼四魚紋洗」(圖 1),敞口、折沿、淺腹,洗心貼塑四魚紋,配覆碟式蓋,釉色粉青溫潤。此類洗多為文房或祭祀用器,造型簡潔雅致。
    • 洗與盞的組合:宋代流行「台盞」組合(盞托與盞配套),但未見「洗與盞共蓋」的實例。日本東京中央 2024 秋拍曾上拍「南宋龍泉窯青釉雙魚紋折沿洗」(繭山龍泉堂舊藏),外配雙層桐木盒,可能被誤稱為「共蓋」。

工藝特徵與技術背景

  1. 龍泉窯的巔峰工藝
    • 釉色與釉質:南宋龍泉窯首創石灰鹼釉,透過多次施釉(4-6 次)與高溫還原焰(1250-1280℃)燒制,實現「粉青」「梅子青」釉色。前者如青玉般溫潤,後者似翡翠般青翠,釉層厚達 1.5-1.8 毫米,呈現「類玉」質感。
    • 胎體與裝飾:胎土摻紫金土,呈灰白色,質地堅硬。常見裝飾技法包括刻劃花、貼塑(如雙魚紋)、出筋(釉薄處顯胎骨白線)等。例如,四川宋瓷博物館藏「南宋龍泉窯青釉圓瓷洗」,釉面無紋,僅以釉色取勝,體現宋人「極簡美學」。
  2. 帶蓋器的燒制難點
    • 蓋與器身的契合:帶蓋洗需確保蓋沿與洗口嚴絲合縫,窯內高溫易導致變形,需精確控制胎釉收縮率。日本羽咋市民俗資料館舊藏「南宋龍泉窯蓮瓣洗」(圖 2),蓋面微隆,邊緣與洗口緊密贴合,體現了極高的制瓷水平。
    • 釉色的一致性:蓋與器身需同窯燒制,釉色均勻統一。繭山龍泉堂舊藏「南宋龍泉窯青釉雙魚紋折沿洗」,釉色青翠如湖水,蓋面與洗身無明顯色差,堪稱典範。

拍賣市場的實證分析

  1. 帶蓋洗類器物的成交記錄
    • 南宋龍泉窯青釉雙魚紋折沿洗(繭山龍泉堂舊藏):2024 年東京中央香港秋拍,成交價未披露。此洗敞口、折沿、淺腹,洗心貼塑雙魚紋,釉色粉青,外配原裝桐木盒,盒蓋貼「宋 砧青磁雙魚文缽」虎皮紙,傳承有序。
    • 南宋龍泉窯蓮瓣洗(日本羽咋市民俗資料館舊藏):2025 年西泠印社春拍,成交價 6.9 萬人民幣。此洗敞口、唇沿外翻,淺弧壁,通體施青釉,釉色青翠,配舊木盒包裝,體現日本藏家對龍泉窯的珍視。
    •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盤口洗:2019 年倫敦佳士得拍賣,成交價 32.3 萬英鎊(約合人民幣 300 萬元)。此洗盤口、弧壁、坦底,釉色粉青,內底有「出筋」白線,為南宋龍泉窯精品。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