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背景與器型特徵
長沙窯創燒於初唐,盛於中晚唐,衰於五代,是唐代著名的外銷瓷窯場,以釉下彩繪工藝聞名。其產品融合了中原文化、西域藝術及佛教元素,在「海上絲綢之路」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此件執壺雖標註為「金代」,但根據長沙窯的歷史脈絡,其實際年代應為唐代晚期至五代。金代(1115-1234)與長沙窯衰落期(五代)時間重疊,但長沙窯在金代已基本停燒,故「金」可能為後世收藏者的誤標或朝代混淆。
器型特點:
- 敞口短頸:口沿外撇,頸部短小,符合長沙窯執壺的典型形制。
- 溜肩鼓腹:腹部呈橢圓形,線條圓潤,胎體輕薄,體現唐代瓷器的豐滿之美。
- 多棱短流:流口呈多棱形,與曲柄對稱分佈,便於握持與傾倒。
- 平底假圈足:底部無釉,邊緣切削規整,胎質灰白疏鬆,可見細密輪旋紋。
- 釉色裝飾:通體施乳白釉,釉面開細小魚子紋片,局部以綠彩繪製抽象雲紋或山水紋,筆觸豪放,暈散自然,形成「潑墨」效果。

工藝特色與藝術價值
- 釉下彩工藝突破長沙窯首創釉下多彩技法,以氧化銅(綠色)、氧化鐵(褐色)為呈色劑,在坯胎上繪畫後罩透明青釉,經 1200℃高溫燒製而成。這種工藝打破了唐代「南青北白」的單色釉格局,為後世青花、釉裡紅等彩瓷奠定基礎。
- 裝飾藝術創新
- 寫意繪畫:綠彩以大筆渲染為主,線條流暢灑脫,如「天際彩雲」或「煙雨山水」,體現唐代繪畫的意境。
- 中西融合:部分紋飾帶有阿拉伯風格(如連珠紋、幾何紋),反映長沙窯為適應西亞市場所作的調整。
- 詩文題記:部分執壺腹部以褐彩書寫五言詩或諺語(如「君生我未生」),將文學與陶瓷結合,開後世瓷器裝飾先河。

- 胎釉特徵與鑒別要點
- 胎質:早期疏鬆呈灰黃色,晚期堅密呈灰白色,未施化妝土,胎體可見細小氣孔。
- 釉面:白釉泛黃,開片細密,綠彩部位因釉層流動形成「淚痕」,局部有剝釉或爆釉現象(真品特徵)。
- 仿品破綻:現代仿品胎質過細、釉色過於均勻,綠彩生硬無暈散,且無自然開片與剝釉痕跡。

市場價值與拍賣記錄
長沙窯瓷器近年市場熱度逐漸上升,但白釉綠斑執壺的直接拍賣記錄較為罕見,可能與其存世量稀少及歷史誤標有關。以下為相關參考資訊:
- 市場趨勢
- 國內行情:完整器價格區間為1.8 萬至 50 萬元,普通素面執壺約 50 萬元以下,而紋飾獨特、品相完好的精品可達 20-50 萬元。例如,一件唐代長沙窯貼塑人物紋執壺曾報價 240-300 萬元,胡人獅紋執壺估價 200 萬元。
- 國際市場:海外藏家對長沙窯外銷瓷關注度較高,如印尼「黑石號」沉船出水的長沙窯瓷器因歷史背景特殊,單件價格可達數十萬美元。
- 近年成交案例(參考)
- 2018 年香港蘇富比:一件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雙系罐以2.212,500 港元成交,體現長沙窯單色釉器的市場潛力。
- 2025 年香港佳士得:一件唐代長沙窯白釉綠彩山水紋壺(非執壺)因造型獨特、紋飾精美,被藏家以約 300 萬港元競得,反映同類工藝的市場认可度。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地址;澳門宋玉生廣場180號東南亞商業中心10樓O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