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

清中期窑变釉赏瓶是清代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,其创烧与雍正至乾隆时期的御窑革新密切相关。窑变釉源于宋代钧窑的 “窑变” 现象,但至清代经督陶官唐英改良,成为可控的高温釉色品种。赏瓶作为宫廷陈设或赏赐用器,其造型脱胎于传统青花赏瓶,以长颈、丰肩、敛腹、圈足为典型特征,寓意 “长治久安”,而窑变釉的绚丽色彩则象征 “祥瑞天成”,体现了帝王对 “天工与人工” 完美结合的追求。

二、工艺特征与技术解析

  1. 釉料配方与烧制工艺窑变釉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,同时添加钴、铁、锰等金属氧化物,通过两次施釉工艺实现色彩交融:
    • 底釉:以铜红釉为主,高温(约 1300℃)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基调。
    • 面釉:覆盖含钴、铁的青釉,经高温熔融后与底釉相互渗透,形成红蓝交织的 “火焰纹”。烧制过程中,窑内温度与气氛的细微变化直接影响釉色效果,故有 “窑变无双” 之说。乾隆时期已能通过控制釉料配比与施釉厚度,实现 “火焰红”(红为主)与 “火焰青”(蓝为主)的定向烧制。
  1. 胎质与器型设计
    • 胎质:官窑器选用景德镇优质高岭土,胎体洁白细腻,胎壁轻薄坚致,圈足呈 “泥鳅背” 状,底施酱釉并阴刻篆书款(如 “大清乾隆年制”)。
    • 器型:赏瓶造型规整,颈部细长,腹部浑圆,线条流畅。部分器物饰弦纹或双耳,既强化立体感,又呼应青铜器的古朴韵味故宫博物院。
  2. 艺术表现与文化符号窑变釉的流动感自然形成如 “晚霞”“火焰” 般的视觉效果,乾隆时期作品更追求釉色的层次与张力。例如,故宫博物院藏雍正窑变釉弦纹瓶以七道弦纹分隔釉色,红、蓝、月白交织如流云,釉面光润如脂,堪称 “火与土的诗学”故宫博物院。

历届拍卖会成交记录与市场分析

清中期窑变釉赏瓶的市场价值受官窑身份、釉色品相、传承记录等因素影响,以下为代表性案例:

  1. 高端市场标杆
    • 清乾隆窑变釉赏瓶(荣宝斋,2022 年 6 月):估价 RMB 1,900,000–2,500,000,成交价未披露。此器造型挺拔,釉色以红为主,蓝紫交织如火焰,底刻 “大清乾隆年制” 篆书款,来源显赫(瑞典 Misterhulf Manor 旧藏),体现乾隆御窑的极致工艺。
    • 清乾隆窑变釉杏元贯耳瓶(澳门多禄溙,2014 年 11 月):成交价 RMB 1,380,000。此器融合青铜器贯耳造型与窑变釉的绚丽,釉色红蓝交融,器身两面饰杏圆凸起,寓意 “幸福圆满”,属乾隆朝仿古创新的典范。

澳門多祿溙國際拍賣行從18世紀以來,不僅是中歐和德語區最大的拍賣行,更是亞洲區域拍賣行業的領導之一。多祿溙國際拍賣公司,在藝術的領域中散發著獨特的光芒,從早期的艱難探索,到逐漸在拍賣市場展露頭角,每一步都凝聚著團隊的心血與智慧,多年來,不斷的挖掘和推廣各類藝術瑰寶,連接起全球藏家與藝術家,成為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橋樑。
如閣下有藏品上拍或意向拍品想購買,請與我聯絡。
公開徵集藏品門類為:
名人字畫、精品陶瓷
古董珍玩、郵品錢蔽
古籍文獻、雜項玉器
更多資訊請與我聯繫:
諮詢電話 +852 84835304
Tel/Whats app:+852 84835304
email: liu520123a@gmail.com
WeChat l53277853

股票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